脱硫是电厂为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,满足环保要求,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,从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去除硫氧化物的关键工序,是电厂环保生产的关键环节。作为燃煤机组环保生产的核心环节,脱硫技术不仅能有效减少酸雨成因物质,还能协同控制PM2.5和汞等污染物。目前主流工艺包括湿法脱硫(占比>85%)、半干法和干法脱硫,其中石灰石-石膏湿法因效率高(脱硫率>95%)、技术成熟,是电厂的理想选择方案。
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,电厂对脱硫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,对脱硫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显著提升。然而,脱硫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泡沫问题已成为影响达标排放的重要隐患——泡沫不仅会降低脱硫效率10%-30%,严重时甚至导致吸收塔溢流、浆液循环泵气蚀等生产事故,迫使机组降负荷运行。这些问题都会干扰整个电厂的正常运行,使用电厂脱硫专用消泡剂是解决泡沫问题的有效办法。
电厂脱硫工序中会出现泡沫的四大因素
- 脱硫剂化学特性: 脱硫所使用的石灰石浆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(如脂肪酸类捕收剂)、氨水脱硫剂中的胺类化合物,以及工艺水中的有机物残留,在与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反应和搅拌剪切力作用下易形成稳定泡沫膜。
- 烟气污染物协同效应: 烟气中除了硫氧化物,还含有携带的细微粉尘(尤其是<10μm的硅铝酸盐颗粒)、未完全燃烧的碳粒(飞灰)及高湿度水汽(饱和蒸汽含量可达15-20%),这些杂质与脱硫剂相互作用,会促使泡沫生成。
- 机械搅拌与气液传质: 脱硫过程中,为了让脱硫剂与烟气充分接触反应,会进行搅拌操作,此时喷淋层设计流速(通常3-5m/s)、氧化风机供气量(控制DO>4mg/L)等操作参数会导致大量微小气泡夹带进入脱硫浆液中,形成动态稳定的泡沫层。
- 浆液浓度: 若脱硫浆液的浓度控制不当,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可能改变浆液的表面张力等性质,浆液表面张力异常升高会加剧泡沫生成。
脱硫时出现泡沫会产生哪些危害?
- 脱硫效率降低: 过多的泡沫会阻碍脱硫剂与烟气中硫氧化物的充分接触,使脱硫反应不充分,导致脱硫效率下降,无法达到环保排放要求。
- 设备运行受影响:大量泡沫会导致脱硫设备,如吸收塔等出现溢流、堵塞等情况,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,增加设备维护成本。
- 污染环境: 泡沫若溢出脱硫系统,会对电厂周边的环境,如土壤、水体等造成污染,加大环境治理难度。
- 资源浪费: 为了消除过多泡沫,可能需要额外添加脱硫剂或采取其他措施,造成脱硫剂等资源的浪费,增加电厂的运行成本。
电厂脱硫消泡剂的技术优势
- 电厂脱硫消泡剂分散性好,一经加入到脱硫浆液中就开始迅速消泡,并且在后续的脱硫环节中也不易再次起泡,抑泡效果持久;
- 在脱硫工序的高温、高碱性等复杂环境下,能稳定地发挥消泡作用,消泡功能十分稳定;
- 加入消泡剂后,不会对脱硫剂的脱硫性能产生不良影响,能保障脱硫工序正常进行,同时也不会在脱硫系统中留下有害残留,确保脱硫效果和电厂的环保排放达标。
